问题 问答题

已知:6.4克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NO和NO2混合气体共2.24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求:(1)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2)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

答案

(1)因HNO3中+5价的N被还原成NO中的+2价和NO2中的+4价,说明HNO3中的N得到了电子,Cu是被氧化的,失去了电子,这个过程中,得失电子守恒,即HNO3中N得到的电子=Cu失去的电子.

产生的还原产物NO和NO2总共2.24L(标况),所以产生的NO和NO2总的物质的量是2.24/22.4=0.1mol,无论HNO3和Cu反应生成NO也好,NO2也好,

总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N元素是守恒的,HNO3→NO,HNO3→NO2,是一一对应的(只看N元素守恒),

所以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就等于生成的NO和NO2的物质的量的和为0.1mol.

答: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

(2)我们从整体上分析,看HNO3中的N元素的走向,无非是 HNO3--NO、NO2 和Cu(NO32(只看N元素),那么硝酸的物质的量,就应该等于NO、NO2 和Cu(NO32中N元素的物质的量.NO+NO2物质的量已经知道了,就是0.1mol,那么求出Cu(NO32的物质的量就OK了.

 而Cu→Cu(NO32,也就是说,有多少摩尔的Cu就会产生多少摩尔的Cu(NO32,Cu的质量为6.4g,完全溶解的,所以消耗Cu的物质的量为

6.4g
64g/mol
=0.1mol,所以Cu(NO32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HNO3用来产生Cu(NO32而需要的物质的量为2倍的Cu的物质的量,故为0.1mol×2=0.2mol.

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1+0.2=0.3mol.

答: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3mol.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早在2001年,珠算就被教育部清出小学教材,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珠算几乎进入到了“没人用,没人会用"的尴尬境地。申遗成功,说明了世界对中国珠算的认可,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或者以其使用价值如何来决定其命运,而是应该以传承甚至拯救的理念来善待珠算,这也是对历史和世界负责。山西为珠算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代山西学者王文素以《算学宝鉴》被尊为珠算理论的一代宗师,改革开放之后,山西省珠算协会先后创办了《中华珠算》、《珠算报》等报刊,拍摄了《珠算的故乡》、《千年珠声奏新篇》和《晋商算学大师王文素》等电视专题片。山西省珠算工作者撰写了《农村实用珠算》和《珠脑结合速算与智力开发》等大量专著与论文。珠心算是现代珠算文化的重大创新发展。2011年lo月,上海珠算心算协会提出珠算心算与终身学习的主旨,把珠算心算推向了终身学习的高度。2013年在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举办的首个海外华文教师珠心算培训班上,来自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8个国家的教师到中国学习了珠心算。材料二为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有专家提出珠算应重新进入课堂,而且认为这有助于开发大脑、提高学生的思维。这一提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反对者认为:传承珠算文化可以通过民间各种形式,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过时,珠算进课堂会加重学生负担。

依据材料二和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争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