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济南的冬天》片段,完成下面问题。

  (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济南的冬天》

  (二)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雪》)

1.这两段文字描写的“雪”各有什么特点?文段(一)与文段(二)采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同样是写雪,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则用“穿”,山腰上的则是“露”,请在这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中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段(一)小、薄,体现了温晴的特点;文段(二)滋润美艳,充满生机;两段度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段一中把雪比作“好像日本看护妇。”第二段把雪比作“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都有虚写,联想和想象,段一中由有些地方的草色还露着,联想到“更美的山的肌肤”,第二段想象蜜蜂蝴蝶采蜜和纷飞。(意对即可)

2.如“顶”。生动地写出了白雪的位置和形状。“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分析其它词语亦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表达作者对童年和青春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表现了作者性格中柔软的部分。(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             ,文中的“她”,即“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 ▲▲         (填人物身份)。(2分)

(2)选文描述了阿长买来《三海经》时的情节,请回忆原文,再写出两个“我”与长妈妈相处的生活情节:  ▲▲▲         ▲▲▲           (2分)

(3)有人认为:阿长连《山海经》的书名都说不周全,居然将“三海经”说成“三哼经”,作者却将文章拟题为《阿长与<山海经>》,这样拟题欠妥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陈述理由。(2分)

              ▲▲  ▲▲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