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 “……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中国在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6分)
材料三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论被“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中体西用”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4分)
材料四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 * * 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 * * 《新民主主义论》
(3)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5分)
(1)英国崇尚经验的民族文化传统;殖民扩张,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中国放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海外市场的扩大引发了技术革新的热潮。(6分)(其它答案有道理也可)
(2)原因:改革派:有利于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保守派:保留了华夏祖制,维持了封建制度。 (2分)
影响:一方面,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近代化受挫。(2分)
(3)照搬俄国革命模式,坚持攻打大城市,导致革命力量受损。(2分)(若回答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等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得分不超过2分)
秋收起义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形成了毛 * * 思想。(3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现代化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中外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问题。第(1)问是对材料信息的综合归结能力,考查工业革命发生的因素,要从英国内部和世界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归结。第(2)问考查中体西用思想。第一小问要从分别为两者接收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改革者是为了宣传西学、保守者维护旧制度。第二小问实际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及结局。第(3)问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历程问题。根据所学找出切合材料中观点的论证进行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