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55岁。患者从小即出现咳嗽、喘息,冬春季节多发,为阵发性,常有夜间发作,可自行缓解或经用药后缓解。患者今日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喘息,在家口服两片博利康尼片后喘息稍有好转,半小时前出现喘息加重、嗜睡、伴大汗淋漓。患者无吸烟史,系统回顾无其他异常发现。查体:呼吸28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140/90mmHg。嗜睡,口唇轻度紫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对称,极度减弱,未闻及啰音。

提示:经过大剂量激素、平喘等处理,患者呼吸困难得到缓解,双肺仅闻及少量哮鸣音。但大便干燥,不易解出。住院第4天,在用力大便后,再次感明显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查体:气管轻度左偏,桶状胸,右肺呼吸音减低,双肺可闻及少许哮鸣音。急查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H7.289,PaO254mmHg,PaCO266mmHg,HCO3-30.5mmol/L。床旁胸片示:肺气肿,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60%。现在给予病人最合适的处理是()

 

A.气胸箱测压

B.胸腔穿刺抽气

C.大剂量激素,以缓解病人呼吸困难

D.抗感染治疗

E.应用短效β2激动剂+抗胆碱能药雾化吸入

F.吸氧

答案

参考答案:A, B, E, F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据明人蒋一葵《长安客话》记述,昔日的永乐大钟,日供六僧击之,“昼夜撞击,声闻数十里,其声宏宏,时远时近,有异他钟”。如此美妙绝伦的钟声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从外表上可以明显看出,大钟的钟壁上下厚度不同,钟腰的厚度是94毫米,而钟口的壁厚是185毫米。测音表明,不同厚度的各个部分,都会产生相应的频率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而这众多分音的汇集就是一首雄伟的交响曲。

加上永乐大钟合理的合金成分比率,优雅钟声的出现就不是偶然了。明永乐大钟的成分中含铜 80.5%、锡16.4%及少量其他元素。当含锡在16%左右时,就能保证钟体强度、韧度适度,保持钟声振动的持续性;若含锡量过多或太少都会使钟声余音减短,那么就无法欣赏到永乐大钟闻声数十里的悠长钟声了。

同时还发现,永乐大钟的正下方,由一个直径4米、深0.7米的八角形地坑,它不单方便人们仰视大钟内壁,还有为钟声散音的功能,与现代舞台前乐池的声学作用异曲同工。

三管齐下方才造就了永乐大钟举世无双的完美音质。那么,明朝的能工巧匠是如何设计出这令人叫绝的声场呢

中国古钟千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有其自成一派的风格样式。中国钟的基本形状是钟声高度与口径之比在 1:0.7左右,西洋中则在1:1左右。中国钟用钟杵从外壁敲击,而西洋钟用钟舌从内部敲击,因而发出的声音比中国钟更加急促、高昂。

通过物理分析,钟声产生于撞钟引起的振动,而钟声的强弱、高低、音色主要取决于钟体的形状和材质。钟壁厚则钟声沉闷,反之清脆;钟体短而口径大则钟声消失得比较快,反之悠长。永乐大钟上端闭塞、下端钟口开放,形成钟顶小、钟腰细、钟身长、钟口外张似喇叭。当撞击时,引起钟声振动,使各分音的频率恰当,产生拍频现象。此外,成分分析的结果告示我们,永乐大钟的合金成分比率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六齐”大致相符。

本文最合适的题目是()。

A.永乐大钟的铸造工艺

B.永乐大钟的历史沿革

C.永乐大钟的声学探密

D.永乐大钟的声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