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地理—环境保护】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杭州市总面积为16883.73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36.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3%。研究小组把杭州市划分四块区域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研究,有关情况如图所示。

注:I区——东北部平原农田区;   Ⅱ区——中部、南部低丘河谷风景资源区:

Ⅲ区——西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区; Ⅳ区——西南千岛湖水源涵养区;

材料2:杭州市2001~2010年水土流失治理状况,如下表。

(l)比较四个地区,说明Ⅰ区水土流失所占比重低的原因,并分析其它三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6分)

(2)结合资料,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可行性建议。(4分)

答案

(1)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2分)。

自然原因: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人为原因:坡地耕作与疏林地过度砍伐,导致植被破坏严重(2分)。

(2)坡耕地退耕还林,缓坡地修建梯田(2分);疏林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调整农业结构)(2分)。

题目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能调用课本相关知识分析,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可以参加教材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案例分析进行回答,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和答题的针对性。

(1)比较四个地区,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其它三区为中部、南部低丘河谷风景资源区;西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区和西南千岛湖水源涵养区,这三个区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坡地耕作与疏林地过度砍伐,被破坏严重,因而水土流失严重。

(2)结合资料,可知坡耕地和疏林地水土流失严重,因而治理水土流失因而从坡耕地和疏林地入手,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缓坡地修建梯田,减少水土流失,疏林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填空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