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图像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B.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

C.向Na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通入CO2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答案

答案:A

考点:

专题: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A、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并且越小酸性越强;pH=3的溶液显酸性,加水时酸性减弱,pH增大,pH接近7但不会等于7;

B、金属锌与稀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质量增加,当稀盐酸完全反应时,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

C、向Na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通入CO2,两者都与CO2发生反应,反应的实质是:CO2+2OH-═CO32-+H2O,

CO32-+Ca2+═CaCO3↓,反应开始就出现沉淀,随着CO2通入,沉淀量逐渐增多,沉淀达到最多时,继续通入沉淀逐渐溶解;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反应如下:2KMnO4K2MnO4+MnO2+O2↑,由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减轻.但加热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反应才能开始,反应完毕剩余固体K2MnO4和MnO2,质量不可能为零.

解答:解: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酸性会减弱,pH会增大,但不能超过7,故A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质量增加,当稀盐酸完全反应时,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错误;

C、向Na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通入CO2,一开始进出现沉淀,随着反应进行,沉淀量逐渐增多,沉淀达到最多时,继续通入沉淀逐渐溶解,故C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生成的是固体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气体氧气,则固体的质量减少一定程度不再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情境链接:《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目前,给普通百姓感受最深的是,“菜市场的蔬菜一天一个价,你无法预料明天的菜价有多高,‘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糖高宗’……往日里温顺平和如绵羊的生活消费品,如今都变成气势汹汹的猛虎,其涨价威力让人不寒而颤。土豆、鸡蛋、白酒、方便面、大米、羽绒服也在酝酿新一轮的涨价高潮。身陷涨价的四面楚歌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通货膨胀的威力和压力,眼看着刚刚鼓起来的钱包又一天天瘪下去。”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身感悟,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参与:

(1)明察秋毫:面对此种情况,我们的政府是如何密切地关注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请你列举政府两个最新举措试加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条分缕析:“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的各级人民政府为何要如此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请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辨是非:有人认为,“只要政府能够有效控制物价,就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早日构建和谐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