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图像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

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图②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答案

答案:A

分析:A、根据酸碱的PH范围判断.

B、根据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变化分析,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的过程,是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的过程,饱和后再蒸发水分时溶液会一直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分析判断.

D、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解答:解:A、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中性物质,碱性不断减弱至恰好反应时PH=7,再滴加盐酸酸性会不断增强,但不可能达到PH=1,故此选项正确.

B、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的过程,是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的过程,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变大,达到饱和时再恒温蒸发时溶液一直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图象上反映的最后图象上升,故此答案错误.

C、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会不再变化,故此项错误;

D、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而图象反映的是一开始滴加时无沉淀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