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饿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1.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小草不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主旨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
材料一:心理学认为,自卑这一种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格中。
材料二:自卑的最大敌人就是勇于面对自卑的人。
材料三: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张越年少时也曾自卑,现今都有豁达自信的主持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树比人活的长久,但并不以此傲人;

  ②树绝对不伤人;

  ③树比人坚忍;

  ④树会帮助人。

2.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意对即可)

3.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

4.文章主旨是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形秽,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乐地生活。文中对小草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极为细致,手法多样,形神兼备,特点鲜明。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小草虽纤细、柔弱、不受重视,却依然能昂然立着、屹然挺立、安然生活的特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意对即可)

5.自卑人人都有,但要勇于面对;人们虽然会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不能自惭形秽,要豁达自信,坦然快乐地生活,你就能走出自卑的泥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字数不够扣1分。(言之有理即可)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珠海,这颗绚丽的南国明珠,在改革开放中一直走在前列。珠海人以花园一样的城市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才干,以井井有条的管理展示他们的精神——依法治市。在依法治市的系统工程中,依法管理土地是他们做得最出色的。
珠海人在土地管理方面是走过弯路的。在建立经济特区之前,珠海是一个仅有12万人口的小县。成为经济特区后,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使这里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土地的价值。于是,许多人把手伸向土地。但是,由于土地管理无章可循,多头分散征地、开发经营,无偿或低偿无限期使用土地,使国家土地资源严重流失。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对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只有投入没有回收。从建市、办特区至1988年年底,市政府共投入人民币23亿元,借外资5500万美元,同时,还欠农民的征地和换地补偿款5.5亿元,但至1987年年底,对部分用地单位和三资企业回收市政配套和征收土地使用费仪2556.6万元。大量钱财都进了大大小小公司的“腰包”。“这样走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市委书记梁广大大声疾呼。他决心要改变这种过时的管理体制。那么,路在何方珠海市领导陷入了沉思。他们找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看到了关于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的规定;他们参考省人大颁布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的立法原则和方法,借鉴香港、澳门的经验,结合珠海实际,决定对土地高度集中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和统一管理,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
为此,珠海市人大常委会于1988年先后审议通过了《珠海市土地管理暂行办法》和《珠海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规定》,把对土地管理的“五个统一”,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付诸实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珠海市土地管理开始走上法治的轨道。
土地管理由乱到治,不是订立一两个规章就可以完成的。珠海市的实践表明,要依法治理,还必须进行艰苦的工作,冲破重重阻力。于是,珠海开始了对过去乱批乱用土地的清理整顿。他们全面清理非农建设用地,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对干部、职工非法买地建房依法按章分别作了处理。18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情况也查清了,取缔了其中的14家,保留的4家也隶属市政府直接管理。这些公司过去征了未用的4200多亩土地也被收回了。通过大力整治,彻底结束了土地管理中的混乱状态。
但是,由于利益攸关,整治的阻力也是很大的。依法查处违章建设的淇澳新村32栋私人别墅一事便是典型。90年代初期,一些外地人向淇澳村委会申请在淇澳岛的淇澳新村兴建私人住宅。村委会同意后,他们未经规划和国土部门批准,未申办建房手续,便先后建起了30多栋三层小别墅。珠海市规划局、国土局于1994年10月先后两次在《珠海日报》上刊登“通知”,责令这些小别墅的主人在规定期间内补办报建手续。但是,规定的时限过去了,这些屋主没有任何反应。
“对这些违章者动真格的!”珠海市有关领导决定抓住这个藐视法规的典型。1995年5月30日,市规划局、国土局联合发出行政处理决定书,要依法没收32栋违章建筑的私人别墅,并在《珠海日报》公告送达。这一下全珠海都震动了,违章建筑行为自此大为收敛。
经过了几个回合,珠海人从依法管理土地中尝到了甜头,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997年,市人大审议通过和颁布了《珠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国土局向市政府递交了《珠海市房地产抵押管理条例》(草案),《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亦将上报市政府。这个把“五个统一”明确从规章上升为法律条文的文件,也将很快由市人大审议。珠海市1997年出台了12个地方性法规,其中土地管理就占了3个,可见市政府和市人大的高度重视。珠海市土地管理完完全全纳入法治的轨道,为时不会太远了。
请回答:

行政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你如何评价珠海市政府“对违章者动真格的”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