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2011年福建龙岩,15题)甲同学对有关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整理。

(1)上述盐的排列是依据                      顺序归纳整理的。

(2)上述盐因组成上相似而具有某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选其中一种盐即可)。

(3)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他将这些知识间相互关系整理成右图,请将右图补充完整a                     ,b                     

(4)乙同学提出可用如图指导进行物质的制备:请写出2个有关硫酸亚铁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                                        

                                       

答案

(1)金属活动性  (2)K2SO4+BaCl2=2KCl+BaSO4↓(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酸 碱(顺序可调换)

(4)Fe+H2SO4=FeSO4+H2↑    FeO+H2SO4=FeSO4+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盐的名称可以看出盐的排列顺序与盐中所含有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可写出盐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和碱都能反应生成盐,铁能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能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

解答:解:(1)根据盐中所含有的金属,可以看出这些盐是按照其中所含有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列的,所以本题答案为:金属活动性;

(2)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本题答案为:K2SO4+BaCl2=2KCl+BaSO4↓;

(3)酸和碱都能与某些物质反应生成盐,所以本题答案为:酸,碱;

(4)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要生成硫酸亚铁,可以使用金属铁或铁的氧化物与稀硫酸的反应,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亚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Fe+H2SO4═FeSO4+H2↑,FeO+H2SO4═FeSO4+H2O.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道德是复杂的系统构成:它既有不同领域中道德性质(政治道德、经济道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等)的区分,又有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常德、美德、圣德)划分。

  近年来,尽管道德建设的“标准”放低了许多,但在实际倡导中,依然是崇高“主义”多、常德楷模少。即便是常德行为,被舆论树标并号召学习后,也变成了无私奉献的先模人物。在这种道德教育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用先进道德提高全民道德水平的理念:只要人人学先模,个个像雷锋,这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不就提高了吗?其实,这恰恰是一种伦理学误区。

  圣德与常德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说来,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个统辖关系,不能笼统视为先进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区分。实践圣德需要牺牲个人利益;它是建立在理想信仰基础上依赖意志行为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常态社会环境中的人格品行。实践常德则一般并不损害个人利益;它是依赖感性或理性觉悟的道德规范,往往表现为习惯性的个人品行。它主要存在于常态社会环境中。需要牺牲自我的圣德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因此,它可能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但那些能凭借高尚觉悟和超人意志实践圣德的英雄,却未必具备依赖感性或理性觉悟的道德规范,能在日常行为中实践常德,譬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譬如不办关系案等等。特别是现代常德,是个 * * 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是“有我”的道德。如果缺少甚或没有公私概念的区分,那么,那些能在特殊环境中“忘我”而实践圣德的人,是有可能在世俗生活中从“大公无私”滑向“大公皆私”的泥沼的。

  还应特别提及的是,常德作为人类的共同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一般不存在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各种游戏规则面前,人人自律守法,人人都能从游戏中获益。任何违反常德的行为,都是公认的缺德行为。而圣德则不同了,它经常存在于阶级民族的政治道德领域中。这时,不同圣德的价值取向是对立或冲突的。因此,如果其信仰、追求和实践的价值理想出了问题,视死如归的“圣战英雄”极可能成为文明社会的公敌——9.11事件中的恐怖分子,实践的不都是“圣德”吗?可见,圣德即便普及了,常德也未必进步,道德腐败现象也难以遏制。反之,常德普及了,社会文明程度则肯定提高了,甚至会涌现出许多平凡的实践圣德的英雄。2003年抗击“非典”第一线上的不少医护人员便是例证。支持他们成为英雄的,不是别的,正是作为常德的职业道德。几乎所有医护人员接受采访时,反反复复说的都是一句话:“我是医生”,“我是护士”。一位医生曾如此表白: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我是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

  一些青年学人偏执崇高,将崇高理想绝对化,恰恰也步入了思想误区。实际上,一个社会涌现几十个视死如归的英雄并不难,难的是要让全体公民遵守公德。在和平年代,假如所有公民都能守住常德,诚信自律友善,不偷不抢不贪,真正实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心情舒畅,家家安居乐业,试问,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吗?反之,假如仍时时需要英雄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则很可能是由于车匪路霸横行无忌,社会治安严重恶化。这样的“英雄辈出”时代,恰恰是最不理想的社会。因此,我们宁肯不要造就这样英雄的环境,而希望通过常德普及,换来一个长治久安的现代文明社会。(摘编自杨曾宪《文明失范、道德腐败与常德缺位》)

1.下列关于“常德”和“实践常德”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常德是最低层次的道德,它是一种“有我”的个人品行,它不需要什么“崇高”,但人人都需要具备和遵守。

B.常德实际上就是常态社会环境中的“良民”“好人”的道德,诚信自律友善、不偷不抢不贪是它的基本要素。

C.实践常德具有感性或理性觉悟的特质,它并不损害个人利益,其中包括既不损害自我的利益,也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D.实践常德能够使每个人从中获益,如果全社会人人都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整个社会也将变得稳定有序、和谐美好。

2.下列关于“圣德”和“实践圣德”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圣德是最高层次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忘我”的道德,它具有“把一切献给革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先模”风范。

B.圣德是非常态社会环境中的人格品行,是“先模”和英雄才具有的人格品行。但它的价值取向往往具有对立或冲突的特点。

C.实践圣德是在理想信仰基础上依赖意志的一种行为,它未必需要依赖感性或理性觉悟,但它需要觉悟高尚、意志超人的英雄去完成。

D.实践圣德需要牺牲个人利益,它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但是,那些做出了牺牲壮举的英雄却往往极有可能成为文明社会的公敌。

3.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践常德,从其“有我”的角度来看,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完全不用去考虑别人。

B.道德规范中的美德是介于常德和圣德之间的一种道德,在实践美德时,既“有我”,但有时也“忘我”。

C.现代道德系统是由常德、美德、圣德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构建应该是最为理想的。

D.在和平年代,试图用美德或圣德取代社会常德的做法,对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美好不是明智的选择。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