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面材料以及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区域同一条河流上游、下游河床剖面示意图,图中数值分别是河堤高度、河床宽度、河床的经度和纬度。

材料二 下图是该河流某水文站测得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月均气温和月均径流量曲线图。

材料三下表是该河流中下游洪水灾害历史统计资料。

年份前206年-1950年1951年-2000年
河流决口1561次13次
灾情等级比特大水灾:21.6%

大水灾:44.7%

一般水灾:33.7%

特大水灾:18.3%

大水灾:471.1%

一般水灾:34.6%

(1)河流截面甲段的两岸河坦相距约  米(取整数),河流截面乙段河水流向为     ;在甲、乙两河段中,位于上游河段的是       。

(2)上图中能正确反映甲河段河水流向以及与地下水补给关系的是________,并析这种补给关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该河流中下游多洪水灾害的原因,其根本的治理措施是什么?

答案

(1)247  自南向北  乙(2)B河水渗漏,洪水季节易引起河堤崩塌;河水被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旱季易引起土地盐碱化(3)自然原因: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多暴雨);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一方面,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滞留作用弱);另一方面,使河水含水量增大,下游淤积严重,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不足。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的经纬网定位可知,该河流为黄河。黄河是我国一条十分重要的河流,在2008年四川卷(灾区)中考察了黄河的水文特征。(1)本小题以地图、等值线为切入点,考察黄河的基本概况。(2)根据定位可知甲河段是黄河的下游,属于地上河,所以河水一直补给地下水。由于河水比地下潜水位高,势必导致河流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升高,形成土地盐碱化。在汛期也很容易决堤形成洪涝灾害。(3)属于区域地理基本知识。

问答题 简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夏水襄陵(               )          (2)虽乘奔御风(            )

(3)沿溯阻绝(              )           (4)属引凄异 (            )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3: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3分)

(1)陆游曾经这样描写瞿塘峡中的飞泉:“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玑。”在本文中郦道元又是如何描绘的呢?(1分)

(2)对文章分析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笔下,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三峡丰满而多姿多彩的性格。

B.文章先写三峡的山,再写三峡的水,最后总写不同季节的雄伟壮丽景色。

C.文章写三峡的秋景,在“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基础上,再写高猿长啸及渔者歌声,使秋景显得更萧瑟凄异。

D.文章以精炼清丽的文字描绘了三峡的雄伟景色和绮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小题4:假设三峡旅游管理部门请你帮忙为三峡设计并命名一些新景点,请你结合本文内

容,仿照示例,从文中找出为三峡设计一处景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景色。(4分)

示例:名称“一线天”景点。   命名依据:“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景点名称:                    命名依据:                             

我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