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选自《知道窗》2006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1、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

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意思对即可)

2、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意思对即可)

3、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4、不矛盾。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意思对即可)

5、点明题旨,画龙点睛。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意思对即可)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划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称赞)

B.以顾余(羞辱)

C.为笑于里人(担忧)

D.遂以赠二生(写下)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

D.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已经在心里了解了,还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吗

B.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

现在你们迂阔,特别是文章不接近流俗,不过是小迂罢了

C.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这样将会更加冒犯乡人,岂只是讥笑呢

D.生其无急于解里之人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你还是不要急于解除乡人的迷惑吧,你们对此一定能加以选择而有所采纳

小题4: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不迎合世俗会带来非议的一组是(3分)

①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②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③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④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

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与曾巩是同年考中进士的好友,苏轼向曾巩推荐了两位蜀地的学生。

B.览读黎生、安生的文章,曾巩认为他们确实有才情,文字奔放,事理剖析透彻。

C.黎生临别恳求赠言,引发曾巩对“迂”的感慨,抒发了满腔的抑郁悲愤之情。

D.曾巩委婉地劝勉二生不要因为怕别人讥笑就迎合世俗,而是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小题6: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古 之 所 谓 豪 杰 之 士 者 必 有 过 人 之 节 人 情 有 所 不 能 忍 者 匹 夫见 辱 拔 剑 而 起 挺 身 而 斗 此 不 足 为 勇 也 天 下 有 大 勇 者 猝 然 临 之 而 不 惊 无 故 加 之 而 不 怒 此 其 所 挟 持 者 甚 大 而 其 志 甚 远 也。(选自苏轼《留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