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下列事例:投掷铅球时,铅球被举起一定的高度后再斜向上用力推出去,铅球会落到很远的地方;投掷标枪时,标枪被举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去,标枪会落到很远的地方……
(1)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 。
(2)这些事例应用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 。
(3)李娟看到投掷铅球场景后,思考:铅球投掷的远近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她提出猜想一:铅球投掷的远近与用力的大小有关。
请你另提出一个猜想二:铅球投掷的远近与 有关。
(4)小芳找来弹弓模拟“投掷铅球”来验证猜想一。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把弹弓的橡皮用力拉长到一定的长度后,以一定弹射角度θ1将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1。
b.把弹弓的橡皮用力拉长到另一长度后,以另一个弹射角度θ2将同一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2。
c.通过比较两次射程S1,S2的远近,得出结论。
(5)请对小芳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估,指出她本次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
1)投掷手榴弹、向远处投掷石头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利用了惯性;
(3)铅球的质量、铅球的体积、投掷的角度等;
(4)两次没有控制弹射的角度相同等;
分析:(1)根据惯性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进行分析,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
(2)掷铅球和掷标枪,都是利用物体的惯性,使铅球和标枪投掷到很远的地方的;
(3)影响铅球投掷的远近的因素有很多:铅球质量、投掷角度、用力大小等;
(4)弹弓对弹丸施加的弹力来自橡皮被拉长后弹力的大小,可以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5)研究弹丸的射程与用力的大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控制弹丸的质量和投掷角度相同.
解答:解:(1)用力抛出去的物体斜向上运动,离开人手后,由于惯性物体会继续向上向前运动,就会运动的就很远,例如投掷手榴弹时,举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去,手榴弹会落到很远的地方.
答:投掷手榴弹.
(2)铅球和标枪离开人手后,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前进的距离会很远.
答:利用惯性.
(3)影响铅球投掷的远近的因素有很多:铅球质量、投掷角度、用力大小等,可以提出与铅球质量或与投掷角度是否有关.
答:铅球的质量(或角度).
(4)弹弓的橡皮就有弹性,被拉长时具有弹性势能,橡皮收缩对弹丸做功,转化成弹丸的动能,弹丸的射程与弹力大小有关.
答: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到同样的长度分别记下F1、F2.
(5)小芳的实验方案中,控制了弹丸的质量,没有控制投射角度,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答:没有控制弹射出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