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圈地运动开始的时候,因失地而进城的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如1531年法令和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为止,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运动的大规模开展,失地农民的骤增,英国政府逐步认识到惩罚不如疏导,要进行疏导,首先要进行救济。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旧《济贫法》规定:每一个教区的有产者每年必须对教堂有一定数量的捐赠,然后再由教堂在一定的监督制度下分发给本教区的穷人。

(1)根据材料一,说明16、17世纪英国对待流浪农民的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必须遵守严苛的工作纪律,进行繁重的劳动,以获得勉强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穷人宁可接受低薪的工作机会,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到那里请求救济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旧《济贫法》相比,英国新《济贫法》有何特点?试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家致力于避免革命的发生。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就业、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两年以后,劳合·乔治不顾各方面的强烈反对,在自由党与工党的支持下,依据报告的基本原则,提出并通过了《国民保险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济贫法》相比,英国《国民保险法》的特点。试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变化:由惩罚到救济。原因: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失地农民骤增,严重冲击了英国的统治秩序;实行救济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2)答:区别:必须参加强制性劳动。原因:旧济贫法有负面影响(新法令有利于鼓励劳动,惩罚懒惰);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 * *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3)答:特点:政府承担责任;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历史背景: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经济实力取得了重大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的社会制度日趋成熟;工人阶级为争取阶级利益而英勇斗争;济贫法有负面影响(或弊端)。

(4)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必然进行更多的社会改革和社会立法来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展;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为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保障。

阅读理解与欣赏

宛如英雄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领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族,是伟大的沉双。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杭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致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巨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这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

    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音乐。

3.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  )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