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6分)某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毫升唾液 | A | 2毫升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度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 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预测实验结果: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 ____。
(4)将试管放在37度温水中的目的 。
答案
(1)2ml清水 对照
(2)1号和3号
(3)1号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4)模拟口腔温度,该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
题目分析:(1)1号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等量的清水,即2ml清水,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是否搅拌就应该是变量,这样选择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1号试管内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没有了淀粉,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
人体的体温27℃左右,把试管放到37度温水中,模拟口腔温度,该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唾液的消化作用就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