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写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开拓;近代科学技术进步。不同: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控制原料和市场;规模大产量高等。
(2 )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影响: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 * * 党诞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