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某学校初二学生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分析

         试管

操作程序

123
加入物质1适量馒头碎屑适量馒头碎屑B
加入物质22 mL唾液AC
震荡后保温37 ℃水浴中保持15分钟
加入碘液2滴
预期实验现象DEF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在2号试管加入物质A,作为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物质A是_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现象D和E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1号试管产生D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有促进作用,你可在3号试管先后加入物质B和C,B和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现象F是____________。该组实验与_________号试管作对照可说明要证明的问题。

答案

(1)2ml清水 不变蓝 变蓝唾液把淀粉分解了

(2)适量馒头块  2ml唾液   1

题目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1号试管里应加2ml唾液,这样就与2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B,在滴加2ml的唾液C,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因为唾液不能将馒头块充分消化,所以滴加碘液会部分变蓝。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密集到基层调研,入社区,进厂矿,到学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审时度势,沉着应对,作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决策。切实推行从教育、医疗、住房到就业、社保、收入,民生议题众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强化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一系列民生政策措施。而把低收入群体成为民生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民生“新政”,给亿万群众带来了浓浓暖意,温暖了2009。 “2010年党和政府再次发出了强烈信号,“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必须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人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里,随着更多的民生举措推出,更多的人将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关注民生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