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某学校初二学生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分析

         试管

操作程序

123
加入物质1适量馒头碎屑适量馒头碎屑B
加入物质22 mL唾液AC
震荡后保温37 ℃水浴中保持15分钟
加入碘液2滴
预期实验现象DEF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在2号试管加入物质A,作为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物质A是_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现象D和E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1号试管产生D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有促进作用,你可在3号试管先后加入物质B和C,B和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现象F是____________。该组实验与_________号试管作对照可说明要证明的问题。

答案

(1)2ml清水 不变蓝 变蓝唾液把淀粉分解了

(2)适量馒头块  2ml唾液   1

题目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1号试管里应加2ml唾液,这样就与2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B,在滴加2ml的唾液C,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因为唾液不能将馒头块充分消化,所以滴加碘液会部分变蓝。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