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李明把细沙放到一支细试管里制成的简易密度计,沙与试管的总重为1N,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为1×l03kg/m3至2×l03kg/m3,刻度线部分的长度ab为10cm,这个密度计上分别写有1.2(g/cm3)和1.8(g/cm3)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最后结果保留1位小数)(g取10N/kg)
5.6
题目分析:根据漂浮物体的浮力等于自重,知道密度计的测量范围可求出它排开液体体积的范围,再根据ab间为10cm可求出试管的底面积。同样利用浮力的知识,求出1.2g/cm3和1.8g/cm3时的排开液体体积,便可间接求出刻度位置距试管底部的距离,二者的距离之差,就是刻度之间的距离。
沙与试管的总质量,
在1g/cm3的液体中,
同理,在2g/cm3的液体中V排2=50cm3,
设2g/cm3的刻度线到试管底部的距离为h1,
∵,∴
,
解得:h1=10cm,
∴,
在1.2g/cm3的液体中,
在1.8g/cm3的液体中,
1.2g/cm3的刻度线到试管底部的距离,
1.8g/cm3的刻度线到试管底部的距离,
∴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点评:此题的计算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已知条件求出试管的底面积是关键的一步,而通过分别求两刻度线到试管底部的距离,最终确定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又是关键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