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完成问题。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侥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细致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第(14)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这个意义”具体指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作者一连用了五个疑问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人生哲理。请仿照示例选择一处你认为精彩的句子作一赏析。

句子:“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赏析: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比喻成“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作者被梨农老伯的话“深深地震撼了”,读完文章,你有没有受到触动?请把你的感想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生旅途上遇到困难和伤害等不一定是坏事,它可能会成为人生的养分。

2.造成悬念,引发作者强烈的求知欲。(意思对即可)

3.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抓住文中“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这句画龙点睛的话,结合最后一段文字,稍作发挥即可,或从“磨难与成功”阐发开去,也可从树的“剪枝与成材”获得启迪。(实际上提供了三个思路)

材料题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被突如其来的抛售浪潮弄得晕头转向,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

材料二: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国华尔街。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 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比喻这场危机。

材料三:中国2008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率9.9%,这是近6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次回落到一位数。温 * * * * 说:“当然,这里面有我们主观调控的因素,但是不能否认世界经济的变化,特别是外部需求的减少对中国经济已经产生了影响。”

(1)材料一中的经济危机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经济危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