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1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七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材料二: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在拆迁问题上如何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房奴”现象,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消费者提出合理建议,帮助他们成为理性的购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政府要积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正确对待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正确行使公共权力;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真正在拆迁问题上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③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行使监督权,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有序参与社会各项事务,不在合理房屋征收等问题上胡搅蛮缠。
(2)①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作为购房者,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坚持适度消费、求实消费;②明确消费目的,即明确购房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还是为了满足发展或享受需要,要合理购房,反对盲从、攀比。
(3)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且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家国伦理”使中国人把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国人独有的“家国伦理”对家更加看重,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当代中国人对于“家国伦理”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