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Na2SO4)中H2SO4的含量进行测定。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不同的测定方法:

(1)甲同学:酸碱中和法

取60g废水于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 2H2O),反应过程溶液pH变化如右图,求60g废水中H2SO4的质量。

(2)乙同学:沉淀分析法

改用BaCl2溶液代替NaOH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2SO4的含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BaCl2==BaSO4↓+2HCl),你认为结果会       (填“偏高”、“偏低”、“不变”)理由是                                                          

答案

(1) 2.45g

(2)偏高(1分) BaCl2溶液也会与废水中的Na2SO4反应。(2分)

(1)当PH=7时,溶液呈中性,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20克。

解:设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x         20g×10%                   

98/80=X/20g×10%   (2分)

X=2.45g            (1分)

答: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2.45g

(2)偏高,因为 BaCl2溶液也会与废水中的Na2SO4反应。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并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应填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新闻主体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特点的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共17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⑦/⑧— 

C.①/②—⑤/⑥—           

D.①/②—⑨/⑩—

5.本文第两句话蕴涵的感情色彩是(     )

A.嘲讽    B.批评     C.斥责     D.抨击   

6.“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主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谈谈这段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