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出现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第(1)题中得到的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        (填“硫酸”或“氢氧化钠”);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           (填“硫酸”或“氢氧化钠”).以上实验证明:最终得到的混合物      (填“是”或“不是”)中性的.

(3)实验室里有3瓶标签模糊不清的无色溶液: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只用酚酞试液和适当的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将这3种溶液区别开来,写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答案

(1)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H2SO4+2NaOH═Na2SO4+2H2O;

(2)硫酸;氢氧化钠;是;

(3)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三只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将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向剩余的两支试管中滴加,红色消失的为稀硫酸,红色不消失的为氯化钠溶液.

题目分析:(1)根据碱可使酚酞变红,利用酸碱反应使碱减少,颜色变化来分析,并书写反应方程式;

(2)根据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分析解答;

(3)根据稀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不变色设计实验进行鉴别.

解:(1)因酚酞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为红色,当向碱性溶液中加稀硫酸时,发生H2SO4+2NaOH═Na2SO4+2H2O反应使碱减少至消失,则红色逐渐变浅至消失;

(2)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第(1)题中得到的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稀硫酸;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

(3)根据稀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可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三只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将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向剩余的两支试管中滴加,红色消失的为稀硫酸,红色不消失的为氯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

(1)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H2SO4+2NaOH═Na2SO4+2H2O;

(2)硫酸;氢氧化钠;是;

(3)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三只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将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向剩余的两支试管中滴加,红色消失的为稀硫酸,红色不消失的为氯化钠溶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解答时应利用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并结合习题中的信息来分析解答,其中利用中和反应鉴别三种物质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一)甲省乙市开源公司(注册地位于乙市丙区)经乙市工商局核准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从事某类产品生产经营。后 来,甲省商务局函告开源公司:按照甲省地方性法规最新规定,新建此类企业必须到省商务局办理某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向当地工商局申请企业登记,否则予 以处罚。开源公司置之不理,甲省商务局遂以开源公司违法生产经营为由,对其处以40万元罚款,开源公司对此不服,遂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甲省商务局的处罚 决定。理由是,甲省商务局的函告没有法律依据,且甲省地方性法规最新规定违反法律。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本案中的函告是否属于法院受案范围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本案中的函告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为函告行为是行政强制行为的一种,具有可诉性

B.本案中的函告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为函告行为是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具有可诉性

C.本案中的函告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为函告行为是其他侵犯财产权的行为,具有可诉性

D.本案中的函告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为函告行为作为一种告知、劝告行为,并未确认、改变或消灭当事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不具有可诉性

E.本案中的函告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为函告行为作为一种告知、劝告行为,对当事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不具有可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