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3年12月中 * * 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表达。2014年2月,习 * * * *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材料二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如“撞人不逃”倾其所有医治对方的“仁义哥”“被撞不赖”反为对方找工作的“厚道翁”“洪水中救人”不顾家的“锤子哥”……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平凡人物的善行小事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树立了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的榜样。

(1)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阐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12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人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10分)

(3)作为即将毕业的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4分)

答案

(1)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分,每句1分)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能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促进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指导人们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中能发挥积极作用;(2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引导人民群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引导和保证。(3分)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引导人民群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推动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分)

(3)①掌握理论,内化于心,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2分)②积极实践,外化于行,知行统一,积极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2分)

题目分析:

(1)本题有两小问。第一小问知识比较固定,考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于阐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考生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的角度进行说明。首先考生可以从文化的作用俄角度分析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能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对人的作用;再次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角度分析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最后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角度分析说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即可。

(2)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设问指向是说明引导广人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首先可以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分析说明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3)最后一问比较开放,考生在回答只要从一方面加强学习,内化于心,另一方面是自觉践行,外化为行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翻译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