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探究实验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空1分,共5分)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试管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温度试剂实验现象
1号淀粉糊+唾液0℃ 

碘液

变蓝
2号淀粉糊+唾液73℃变蓝
3号淀粉糊+唾液37℃不变蓝
4号淀粉糊+清水37℃ 
(1)请在表内填写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 变蓝 或者 不变蓝)

(2)1、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                             

(3)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因为唾液里的           将淀粉分解成了           

(4)4号试管与          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

答案

(1)变蓝

(2)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3)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4)3

题目分析:(1)

试管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温度试剂实验现象
1号淀粉+唾液0℃ 

碘液

变蓝
2号淀粉+唾液73℃变蓝
3号淀粉+唾液37℃不变蓝
4号淀粉+清水37℃变蓝
(2)由(1)可知: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温度(低温),1号试管遇碘变蓝色,3号试管遇碘不变蓝色,说明低温抑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将淀粉没完全分解或没分解.2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温度(高温),2号试管遇碘变蓝色,说明高温抑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将淀粉没完全分解或没分解.比较1、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是37℃.

(3)3号试管遇碘没变蓝,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麦芽糖.

(4)4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3号试管遇碘没变蓝,4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 * * 黠悍鸷,固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8.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害不除,何以牧民牧,牧放。

B.乃鞠之,款伏款:缓慢。

C.兴祖命并执之执:逮捕。

D.虫死而麦稔稔:成熟。9.小题2:文中“为吏于有司”的“于”,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从径道亡,归壁于赵      D.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10.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兴祖任铅州知府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势力,他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除去民害,治理声名显著。

B.林兴祖任道州路总管时,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抵御贼兵的军费,这让贼人闻风而逃。

C.春天大早,又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最后下了三天大雨,虫子死了,农业也获得了丰收。

D.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因此多年不入境骚扰。11.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