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18岁,1周来高热、恶心、呕吐,嗜睡,皮肤、巩膜黄染,肝区疼痛。ALT150U胆红素35mg/dl,HBsAg(+)。住院2天,出现肝臭,昏迷。因胃肠道广泛出血而死亡。符合患者疾病的诊断是()
A.急性重症肝炎
B.亚急性重症肝炎
C.急性普通型肝炎
D.慢性活动性肝炎
E.慢性持续性肝炎
参考答案:A
女性,18岁,1周来高热、恶心、呕吐,嗜睡,皮肤、巩膜黄染,肝区疼痛。ALT150U胆红素35mg/dl,HBsAg(+)。住院2天,出现肝臭,昏迷。因胃肠道广泛出血而死亡。符合患者疾病的诊断是()
A.急性重症肝炎
B.亚急性重症肝炎
C.急性普通型肝炎
D.慢性活动性肝炎
E.慢性持续性肝炎
参考答案:A
1.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