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塞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的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及结论正确的是

A.取样,在溶液中滴入2~3滴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未变质

B.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溶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变质

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

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而变质,据此分析。

A、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即可证明该溶液已变质,若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碳酸钠,即可证明该溶液未变质;但若仅在溶液中滴入2~3滴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则不能证明该溶液未变质,因为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未有气泡产生,错误;

B、酚酞遇碱变红色,但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所以无论溶液变质与否,酚酞都会变红,错误;

C、由于过量的氯化钡能使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已变质;而由于剩余的氯化钡和生成的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若此时上层清液呈红色,则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即溶液未完全变质,正确;

D、由于滴加的是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且氢氧化钡溶液本身显碱性,故无论溶液变质与否,酚酞最终都会变红,错误。故选C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法典》用简明有力的法律语言,对刚诞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有利于资产阶级所有制的规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所取得的主要革命成果,启蒙思想家的基本观点以及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社会立法及其理论原理都鲜明地体现在《法典》上了。——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材料二:法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三:法国铁路里程变化示意图(单位:千米)

——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19世纪——20世纪初)

(1)材料一中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其评价进行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阻碍法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