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下图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该月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区造成的损失大小,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简述高温酷暑的主要危害。(4分)

答案

(1)乙区大于甲区。(2分)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2分)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2分)

(2)①酷暑威胁人体健康;②热浪危害工农业生产;③高温带来城市能耗增多,供电紧张;④增加城市和森林火险威胁;⑤加剧光化学污染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

题目分析:

(1)、高温酷暑造成的损失很明显乙区大于甲区。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其原因为:甲区高温酷暑范围更广、强度更大;甲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单位面积经济损失大。

(2)、主要危害应从:人体健康、供电紧张、森林火灾、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来分析即可。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4年,毛 * * * * 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三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四 “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了材料三中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