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由H、C、O、S、Na、Ca、Fe等元素组成.

(1)同学们利用如图1做了如下实验(A、B、C中盛放有不同的药品):

[实验1]若将红棕色固体放入B中,打开K1、K2,将A中液体加入B中,关闭K1,观察到B中溶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盛水的C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B中溶液变为浅绿色,则B中盛放的物质为     ,A中液体为             

[实验2]若B中集满某纯净气体,打开K1、K2,将A中液体加入B中,关闭K1、K2,充分反应后,打开K2,观察到C中液体进入B中且变浑浊,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上述实验,向A、B、C中所加的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图2所示,且每组图中的三种物质属于不同类别,将其化学式填入图(“﹣”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答案

(1)[实验1]生锈的铁(铁和氧化铁); 硫酸;

[实验2]CO2+2NaOH=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2)

题目分析:

(1)[实验1]根据固体为红棕色滴加液体后溶液先变黄色后产生气体,所以可以考虑生锈的铁与稀酸的反应;该过程是铁锈中的氧化铁先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其溶液呈黄色),铁锈反应完全后,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有气泡冒出;

[实验2]根据气体能与A中的液体反应且能使B中的压强减小且产物能与C中的液体反应生成沉淀,故B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A中的液体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两者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C中可以是氢氧化钙的溶液,进入B后碳酸钠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溶液变混;相关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2)在上述实验中加入的物质有稀硫酸、铁、氧化铁、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依据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可得如下关系: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松 明

陆 蠡

没有人伴我,我乃不得不踽踽踯躅在这寂寞的山中。

没有月的夜,没有星,没有光,也没有影。

没有人家的灯火,没有犬吠的声音。这里是这样的幽僻,我也暗暗吃惊了。①怎样地我游山玩水竟会忘了日暮,我来时是坦荡的平途,怎样会来到这崎岖的山路

耳边好像听见有人在轻语:“哈哈!你迷了路了。你迷失在黑暗中了。”

“不,我没有迷路,只是不知不觉间走得远了。②去路是在我的前面,归路是在我的后面,我是在去路和归路的中间,我没有迷路。”

耳边是调侃的揶揄。

我着恼了。我厉声叱逐这不可见的精灵,他们高笑着去远了。

萤火虫在我的面前飞舞,但我折了松枝把它们驱散。小虫,谁信你们会作引路的明灯

我于是倾听淙淙的涧泉的声音。③水应该从高处来,流向低处去。这便是说应该从山上来,流向山下去。于是我便知道了我是出山还是入山。

但是这山间好像没有流泉。即使有,也流得不响。因为我耳朵听不到泉涧的声音。

于是我又去抚摸树枝的表皮。粗而干燥的应是向阳,细软而潮润的应是背阴,这样我便可以辨出这边是南,那边是北,又一边是西,另一边是东。

但是我已经走入了蓊密的森林里。这里终年不见阳光,我便更也无法区别树木的向阳与否。

我真也迷惑了。我难道要在山间过夜,而备受这刁顽的精灵的揶揄也许有野兽来跑近我,将它冰冷的鼻放在我的身上,令我感到恶心与腥腻

我终于起来,分开野草,拿我手里的铁杖敲打一块坚硬的石。一个火星进发出来。我于是大喜,继续用杖敲打这坚石,让星火落在揉细的干枯的树叶上。于是发出一缕的烟,于是延烧到小撮的树叶,发出暗红的光。我又从松枝上折得松明,把它燃点起来,于是便有照着整个森林的红光。

我凯旋似地执着松明大踏步归来。④我自己取得了引路的灯火。这光照着山谷,照着森林,照着自己。

脑后,我隐隐听到山中精灵的低低的啜泣声。

“我”从“迷惑”到“大踏步归来”,说明了什么道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B.要依靠自己去战胜环境,找到光明与方向。

C.得意不要忘形,否则就会迷路、栽跟头。

D.在陌生的地方,不要一个人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