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18日是“9·18”事变82周年,适逢中日之间钓鱼岛问题激化,这注定了历史的伤疤要被揭开,尘封的记忆要被唤醒。在这一天,全国各地开展了广泛的纪念活动,“勿忘国耻”、“保卫钓鱼岛”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保卫钓鱼岛”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整套部署周密严谨,且国内国外、外交经济军事全面配合的大行动。这次行动吹响了汇集人心、凝聚全民族力量。
看图并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
(1)国人的“保钓”行动和纪念“9.18”活动都是源于什么?请做简要阐述。(3分)
(2)对于“保钓行动”你坚持什么立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2分)
(3)对“保钓”行动中的焚烧日本国旗、烧悬挂日本商标的汽车和冲击日本开设的工厂、商店等行为,你持什么态度?(3分)
(1)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1分)因为①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②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感情。③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的源泉,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④中华文化是中 * * 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重要精神支撑。(2分)
(2)支持。认真了解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和形成的历史原因。积极支持中国政府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严正立场。通过几年9.18事变等活动,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 * 日本所谓购岛,进而实现侵占钓鱼岛的野心。通过写信,发电子邮件,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3)对学生的爱国行为表示理解,作为中国公民拥有表达自己爱国热情的权利,可以而且应该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愤怒,但是要理性爱国,我们要正确的行使民主权利,要树立法制观念,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要侵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利,而且,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题目分析:(1)本题以钓鱼岛保钓人士的活动为背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人的“保钓”行动和纪念“9.18”活动都是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材料,考生可以从文化认同的作用、民族国家的命运、中华文化的作用、和谐文化等角度分析。(2)本题为分析类主观试题。对于保钓人士的活动,我们必须坚持支持的立场。注意本题有两问。还要回答我们该如何做。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要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并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唤醒国人的意识。(3)在保卫钓鱼岛事件中,一些不法分子焚烧日本国旗、烧悬挂日本商标的汽车和冲击日本开设的工厂、商店等等,这是不对的。我们对爱国行为不是理解,但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权利,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本题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