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山遮不住,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3.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莫等闲、________,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______,_____。

5.碧云天,黄花地,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答案

1.毕竟东流去。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八千里路云和月 白了少年头

4.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5.西风紧 晓来谁染霜林醉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 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1.变换下面的句式。

(1)西路军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一部分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与我军的哪些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用课文原句回答)通过对比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的黑体句中“至发电时止”和“余部”能不能改成“到现在”和“剩下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内容上看,本段文字在记叙中插入议论,请在语段中将议论性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进一步分析一下议论句在语段中的作用,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多选)

A.插入简短的议论是为了揭示事件的本质。联系这一片段, 是从我军英勇善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两路敌军 毫无斗志的原因,联系全文,则是敌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原因。

B.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几笔,可以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C.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动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着重点明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D.在叙述的基础上插入简短的议论,在写法上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