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在月光下砌座小塔,砌一座小小的塔来迎接那圆圆的中秋月亮。我对于每一个佳节,都会预先以好几天欢乐兴奋的心情来等待那个节日的来临,最特别的是中秋节,我除了以一颗跃动的心在等待外,并且有所行动。我费了不少力气,去寻找砖块和瓦片,然后很小心地用这些材料,在我家门口的广场上,砌一座与我差不多同等高度的小塔。在当年小孩的眼里,这座塔像是很高、很大。

  小塔往往在中秋前三天就砌成了。塔尖遥遥望着碧空,在期待着天上的月亮快点变得更大、更圆。中秋节砌小塔这个风俗习惯,我不知起于何时,也不知这个习惯的流行面有多广,但是在我的故乡潮汕一带,却是早就有之,而且十分普遍。

  砌小塔本来多数是由男孩子来带头,女孩子一般只是在一旁帮助。而我的童年,不单很戏剧化,同时也有点男性化,我不甘向男孩子们示弱,于是,我独自砌我的塔。人小塔小。但也玲珑通透,俨然像一座真塔。中秋晚上,孩子们愉快地拿着木柴、干草,由小塔的塔门放进塔里,然后点上火,烧起塔来。

  熊熊的火光由砖块与砖块中的间隙冒出来,有时我又抓了一把一把的盐,向红彤彤的小塔撒去。“噼啪”作响的声音从塔里传出,跟着便升起阵阵青蓝色的火焰,烧得通红的瓦片,使小塔显得更加明亮,更加美丽了。我鼓着掌在塔前雀跃、蹦跳,两条辫子轻轻地在我的肩上左右摇晃。

  愉快的时间随着月亮西沉而逝,小塔也寂静暗淡下去。

  中秋节过后的两三天,我跟别的孩子一样,怅然地拆去了小塔。自己砌成的小塔自己拆!难免心有不甘,但总存有一个希望——明年的中秋节,我又再重新砌一座小塔。

  有一次,我的小塔提前被人毁去了!不知道是哪一个男孩子恶作剧,他拿了几个大鞭炮,丢进我的小塔里,“嘭!嘭!嘭!”几声震耳的鞭炮声响起,过后,接着便哗哩哗啦地……啊!我的小塔!我的小塔的大部分骤然倒塌下来了。我噙着满眶眼泪,塔碎了,我的心也碎了!我怨恨那个毁掉我的小塔的男孩子。

  但是,我没有哭出声,也没有骂出声来,我只痛在心里。一个小女孩自己辛辛苦苦砌成的小塔,竟也有人忍心一扬手就把它毁了!

  童年的时光过去了。我踏上了迂回曲折、阴霾四布的人生旅途。幸福、快乐,对我是何等陌生!我在“秋月春风等闲度”中过着一段漫长的岁月!在那段期间里,我怕看到天上的明月,怕它给我带来内心的激荡,尤其是“一年明月今宵多”的中秋月。

  天上月圆,而我心中却有几许残缺!我怕见月圆,一见月圆便会勾起很多悲痛的往事……

  虽然目前我的心境已经好些了,但对于中秋月,我还是不敢多看……

  至于儿时在故乡的中秋月下砌成的小塔被毁的往事如今回忆起来,倒觉得很有趣。对那个抛掷鞭炮、故意毁掉我的小塔的小男孩,我一点也不记恨。我想,假如有一天我有机会再见到那个男孩(如今,该是个中年汉子了吧),我们可能会有很多话要谈,我倒想问问他,如果我再砌一座属于我的小塔,你还会把它毁掉吗?

1.为什么童年时砌的小小的塔,当时在小孩的眼里“像是很高、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小塔明亮、美丽的语句;用曲线画出表现“我”兴奋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节过后的两三天,我跟别的孩子一样,怅然地拆去了小塔。”请结合句义,说明“怅然”在句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时,“我”对毁掉“我”的小塔的男孩是“怨恨”的,如今“我”对那个小男孩一点也不“记恨”。“怨恨”和“记恨”可不可以调换一下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结尾改为“我倒想问问他,童年时,你为什么要毁掉那座属于我的小塔”。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童年时砌的小塔与“我”差不多同等高度。

(2)砌塔时“我”付出了辛苦的劳动,“费不少力气”。

(3)这座小塔充满了“我”对幸福,欢乐的向往、期望。

2.小塔:“升起阵阵青蓝色的火焰,烧得通红的瓦片。”“我”:“我鼓着掌在塔前雀跃、蹦跳,两条辫子轻轻地在我的肩上左右摇晃。”

3.不情愿。

4.不可以调换。“怨恨”指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满。“记恨”是把对别人的怨恨记在心里。童年时,小男孩毁掉了“我”的小塔,用“怨恨”准确表达了“我”不满的心理。如今,是说对过去发生的事的感受,只能用“记恨”才准确表达“我”的心理。

5.不可以。因为:①上文说“我一点也不记恨”,②小塔仍然是“我”心中的期望。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习 * * * * 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表二: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左右。

材料二:因为利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专车方便、快捷、支付简单。加上企业推广的补贴,优惠的价格吸引不少市民选择专车服务。目前,出租车行业主要依赖政府限制运营数量,实施保护价格的措施来进行运营和管理。专车服务与出租车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利益冲突,因此在许多国家的扩张都受到了激烈反对。政府出于经济稳定和就业保障的目的,保护出租车行业的做法受到社会质疑,这种做法会损害消费者权益,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材料三:由于专车“跑得太快”,法规“跟不上”,结果就出现了一个灰色地带,使政府对交通客运行业的管理变得困难。但专车服务的新模式,又能满足市场上高品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对此现状,中国交通运输部认为,不能对专车“一棍子打死”,要按照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根据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政府怎样才能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和谐中达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