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2013年5月23日至27日,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宁县、新源县慰问演出,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这是文化部自2010年正式启动“文化援疆”巡回慰问演出。艺术家小分队赴疆慰问演出

A.增进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情谊

B.繁荣了当地的经济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D.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举措

答案

ACD

题目分析:我国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文化援疆”的做法符合这一原则,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举措,“文化援疆”有利于扩大民族间交流,增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B选项的说法错误,“文化援疆”是促进当地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正确答案是ACD。

阅读理解与欣赏

比较下面两个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1962年前后,钱学森著《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吃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当他拿到这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一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当时“ * * ”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国务院文史委员会上班,1969年去世。因为“ * * ”的冲击,从1966年起就不发工资了。所以,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1978年落实政策,补发了3000多元的工资。钱学森作是钱均夫唯一的儿子,自然有继承权。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所以这3000多元也交了党费。

  (乙文)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的后代。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去美国深造,在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引起美国军界、科学界极大震动。1948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获悉后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 * * 党的中国。”于是,钱学森被司法部逮捕了。经过朋友们的多方努力,钱学森才被保释,但仍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直到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大使与美方进行交涉,钱学森才于1955年回到祖国。

  彭德怀元帅会见钱学森时快人快语:“我们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过来,我们也要有还手之力。”于是,钱学森受命开始了我国的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导弹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核弹爆炸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了……而对于有人尊称他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钱学森多次表示不同意,他说,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个人或两个人能完成的,他只是恰逢其时,做了他该做的工作,仅此而已。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绊(  )                  紧(  )

2.(甲文)所写的是钱学森的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钱学森在称他“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时所说的“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个人或两个人能完成的,我只是恰逢其时,做了我该做的工作,仅此而已”,你怎么理解他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篇短文写的都是关于钱学森的事情,从中表现出的品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乙文)中可以看出,美国对钱学森是非常重视的,课文中说钱学森回国后拒绝再访美国,你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