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丛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②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鱼白的糯鲞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年轻妇女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

(1)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  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绘了山野对歌的场面。

2.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3.得意自豪,淳朴大方。

4.肖像描写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5.(1)“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方式。

(2)“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的方式。

单项选择题


要求你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并根据短文的内容回答问题。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拜占庭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阑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氟围中,你觉得伟丽,(甲)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 (乙)不对称;钟楼高三百;十二英尺,(丙)偏在一边儿。(丁)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下列各句中,与画线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一样的是( )。

A.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

B.那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却义像数不清的金刚钻。

C.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D.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