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a、b、c、d、e依次表示消化道各段)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b段表示胃,能消化淀粉和蛋白质

B.图中d段表示小肠,里面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C.图中A曲线表示是淀粉,在消化道的各段中都能被消化

D.图中B曲线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需要在消化道内在各种酶的参与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这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如图所示:可见,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适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C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曲线A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B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故选B。

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学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材料二: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the Saxon Code),由梅兰克顿执笔、路德修订,是16世纪第一部学校法。《萨克森学制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涉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分析宋代教育与宗教改革后德国教育的异同。(1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