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2002年7月,某公司维修师杨某受指派和本公司司机黄某对高速公路某收费站的收费仪器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杨某、黄某发现有许多车辆司机为了逃费经常驾驶车辆去闯收费站,便决定利用此机会发一笔财。于是,乘人不备,窃取高速公路空白通行券lOOO余张。随后,两人在盗窃得来的空白通行券上伪造了人口站名。一切就绪后,两人将伪造的通行券卖给其事先联系好的司机孙某、郭某等人共17张。后孙某、郭某利用伪造的通行券多次逃避高速公路收费,致使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损失11000余元。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有( )

A.杨某和黄某成立伪造企业、事业单位文件罪

B.杨某和黄某成立诈骗罪

C.孙某和郭某成立诈骗罪

D.孙某和郭某成立侵占罪

答案

参考答案:B,C

解析:考点: 盗窃罪诈骗罪
  讲解:杨某、黄某盗窃空白的有价凭证,该凭证具有财产价值,但因为是空白的,所以不成立盗窃罪。伪造入口站名的行为仅仅是为了实现财产利益,不成立其他犯罪,刑法典中也没有规定所谓的伪造企业、事业单位文件罪。
  孙某和郭某明知道自己的通行券是虚假的,仍然使用,欺骗高速公路收费部门,为其提供免费服务,实际上是骗取具有价值的服务,成立诈骗罪。因无权保管或者暂时占有,私自拿走通行券并不成立侵占罪。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6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田燥呼不得,归来何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尊称他为“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粗字。

①八月秋高风怒(        )  

俄顷风定云墨色(        )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长夜沾湿何由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事件是___________,从诗中的一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_______________。

5.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_____________的情思,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原诗句)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