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读湖南省略图,回答问题.

湖南省素有“鱼米之乡”、“芙蓉国度”之称.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湖南省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湖南为粮食生产大省,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主要种植区是图中的______(填代号)

(2)图一中代号①表示的河流是______,该河流经过了______城市群,在长沙市的大致流向是______.

(3)写出字母A、B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______铁路:B______

(4)湖南旅游资源丰富,某同学在湖南D、E、F三地拍摄并精选的三张图片(如图二),请你为他们贴上拍摄地(用字母表示)1.______2.______3.______.

答案

(1)湖南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历来较为发达,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②洞庭湖平原是湖南省主要的农业区.

(2)从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出湖南省的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故河流流向是自南向北;

(3)读图可知,A是雪峰山;B是京广线;

(4)崀山位于湖南省的新宁县,毛 * * 故居位于湖南韶山,武陵源位于湖南张家界;

故答案为:(1)水稻;②;(2)湘江;长株潭;自南向北流;(3)雪峰山;京广线;(4)F;D;E.

单项选择题


文字资料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6—90题。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109.3万吨,比上年下降2.3%,价值63.6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达5819美元/吨。其主要特点有:
一、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铜材90.9万吨,下降2.5%,占进口铜材总量的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10.5万吨,增长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7.2万吨,下降16.9%。
二、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年,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铜材38.7万吨,下降3.9%;自韩国进口18.8万吨,下降15.3%;自日本进口9.9万吨,增长19.3%;自东盟进口8.5万吨,下降5.8%。自上述4个市场合计进口占69.4%。此外,国货复进口17万吨,增长2.8%。
三、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的主力军。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材78.2万吨,增长1.6%;国有企业进口25.7万吨,下降8.1%;私营企业进口4.5万吨,下降19.6%。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量减价扬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国内铜材生产上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铜材价格攀升遏制了部分需求。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加工的上游原材料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6254美元/吨,上升74.5%。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作为铜资源短缺的国家,2006年铜材出口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铜材出口达55.9万吨,增长20.6%,相当于当年铜材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铜材的冶炼和加工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量出口铜材既扩大了国内的供需缺口,也使国内能源和环保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促使铜材的进出口更加趋于合理。

2006年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占全年的( )。

A.8.2%

B.9.6%

C.6.7%

D.11.8%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要回答失业预警的主要内容(一)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失业预警指标体系由宏观经济指标、失业动态监测指标和就业、失业、社会保险指标三大类构成,具体分为五部分数据:一是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用电量等。二是失业动态监测企业数据,包括在岗人数、新增人数、新减人数、净增人数、净减人数和岗位流失率等。三是企业用工备案数据,包括新签劳动合同人数、解除劳动合同人数、终止劳动合同人数和净增就业人数等。四是人力资源市场数据,包括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和求人倍率等。五是失业指标数据,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或社会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长期失业人数及占比、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增减、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增减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季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和失业保险基金可支撑月数等。(二)失业预测分析。失业预测分析是对采集的失业预警指标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对当期就业失业状况作出判断。运用预警模型等技术手段,对下期失业率和失业人数等指标实施预测分析,结合相关领域调查情况和会商结果,研判就业失业变化发展趋势。在预警模型建立前,主要通过专家委员会对相关指标数据实施综合分析并进行预测。(三)失业预警分级。从宏观经济状况、就业失业状况、社会保险基金状况等方面综合研判确定社会对失业的可承受能力,确定相应的区域性失业警戒线,并根据相应的警戒线划分出不同的预警等级,即Ⅲ级预警(黄色)、Ⅱ级预警(橙色)、Ⅰ级预警(红色)。54、简要回答Ⅲ级预警(黄色)失业调控应急相应政策措施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