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建筑工地用载重汽车运沙子,所用运输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请你计算:

自重10t
载重15t
汽车轮个数10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0.05m2
(1)汽车满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g取10N/kg)

(2)该汽车满载时从沙场匀速行驶到6km远的建筑工地,所用时间是5min,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和沙子总重的0.02倍,则汽车的功率是多大?

答案

(1)汽车满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力:

F=G=(m+m)g=(10+15)×103kg×10N/kg=2.5×105N,

汽车对路面的压强为:

p=

F
S
=
2.5×105N
10×0.05m2
=5×105Pa;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v=

s
t
=
6×103m
5×60s
=20m/s,

∵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和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F牵引力=f=0.02G=0.02×(10+15)×103kg×10N/kg=5000N,

汽车的功率:

P=

W
t
=
Fs
t
=Fv=5000N×20m/s=105W=100kW.

答:(1)汽车满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5×105Pa;

(2)汽车的功率是100kW.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

  南斯拉夫小说家莫马?迪密其为我撑着雨伞,我们在窄窄的山路上边走边谈。

  “自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克拉库耶伐次,悼念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莫马告诉我。

  “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

  “克拉库耶伐次。”

  “克拉库耶伐次。纳粹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城杀人呢?”

  “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为什么呢?”

  “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断的路。

  “7000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350多亩的土地。每年这一天,我们到这儿来纪念他们。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你看!”莫马指着前面。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华苓,跟我来!”莫马挽起我手臂,带我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面前。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这是孩子中仅有的两位生还者。”莫马向我介绍那两位老人。

  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为什么“全是……”?表现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到“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你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后两自然段,谈谈应当怎样看待历史,怎样面对未来的现实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