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关注了互联网上许多网友的意见,并借鉴其他国家通行的法律规制原则,经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于2013 年 9 月 10 日起正式实施。

材料二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三庭庭长戴长林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举报一些国家公职人员有渎职、贪污行为,或者新闻记者正常在上进行舆论监督,这些行为属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如果举报失实,并非故意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这样的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司法解释出台过程的认识。(9 分)

(2)作为一名民,请你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应如何利用网络行使好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6 分)

答案

(1)(9分)《解释》出台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分),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1分),《解释》的出台是为了维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1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1分),这有利于集中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1分);集中民智,体现决策的科学性(1分);关注广大网友的意见建议,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1分),推动其实施,增强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1分)。

(2)(6分)答:应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分),在利用网络表达言论自由和行使监督权的同时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1分);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分)。

题目分析:(1)司法解释的出台,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出台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体现民主科学决策的要求,从其意义上加以表述。(2)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学生需要准确回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利用网络行使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的正确做法分析。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