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②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③“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④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冀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⑤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⑥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文中写“我”下山的动词有“伸”“探”“踩”“移”等,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文中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现“我”下山时动作的小心谨慎和内心的恐惧。(意对即可)

2.因为只有不考虑距离有多远,才能全力以赴地走完脚下的这一步,才有克服眼前这个小困难的勇气。(意对即可)

3.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着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最终必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意对即可)

问答题
综合题

(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合作中谋发展日渐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国际合作这一中心命题,新自由主义认为,尽管不可能出现自然而然的全面互利的“和谐”状态。……当考虑到武力解决利益冲突的代价过高或者当发现合作能给彼此带来好处的时候,作为理性行为的国家必然倾向于合作。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的自私本质决定了只有存在一个强大权威(霸权或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合作才可能发生。国家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霸权秩序代替另一个霸权秩序的过程,霸权秩序的合法性是通过霸权战争确立的。

——宋伟《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以战后法德关系为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6分)

(2)评材料中关于国际合作的观点。(8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