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Ⅰ、(8分)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醮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是       (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2)如不正确,是否一定有误差?答:     (填“是”或“否”)

(3)若按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    ,原因是           

Ⅱ、(10分)

(1)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其读数是         mL

(2)乙二酸俗名草酸,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测定

 

 
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x值。通过查阅资料得,草酸易溶于水,水溶液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2MnO4+5H2C2O4+6H+ 2Mn2+10CO2↑+8H2O该组同学设计了滴定的方法测定x值。请回答:

①、下列仪器在进行滴定时,绝不可以事先润洗的是      (填编号)。

甲.酸式滴定管           乙.碱式滴定管            丙.25 mL量筒 丁.锥形瓶

②、滴定时,将KMnO4标准液装在     滴定管中。

③、本实验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可以是                                     

                                                          

④、若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Ⅰ、 (8分)

(1)错误的(2)否

(3)盐酸,醋酸在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变化较小。

Ⅱ、(10分)

(1)22.60ml

(2)①丁 ②酸式

③最后一滴KMnO4滴入,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④偏大(各2分)

单项选择题

  近年来,报纸上经常刊载中小学生突遇一点挫折、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方式的报道。 (A)校园暴力、残害动物之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都折射出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淡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也应当引起每一个青少年的深入思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需要每一个个体不断去改善自己的生命,不断为生命所处的社会环境尽一份责任。因此,当代青少年应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有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B)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没有了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所有的活动。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爱护和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与我们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灾难和挫折就伴随着人类生命的历程。(C)现代社会的进步使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生态环境遭破坏,资源日益枯竭,恐怖活动猖獗,局部战争不断,贫困、犯罪、饥荒、瘟疫等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困惑。在压力和困惑面前,人们往往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发育相对稚嫩、脆弱的青少年,也大多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压力之下。不成功者固然不快乐,成功者也不一定有幸福感。因此,青少年尤其有必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首先,要有保存生命的意识。即要认识生命,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第二,要有发展生命的意识。即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在于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第三,要正确认识死亡,理解死亡和生命的关系。(D)此外,还要了解死亡对亲人朋友的伤害,从而对与死亡相关的种种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更加珍惜生命。

  2003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使北京的春天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与欢乐。这场劫难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也使我们每个人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抢救患者生命的壮举,更使我们每个人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愿青少年朋友们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珍爱生伞,进而建构一个更健康、更完美的生命。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

B.当代青少年应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C.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D.“非典”疫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使每个人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