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分某班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到碱厂参观,该厂主要产品之一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参观结束,同学们带回一些化验室里废弃的小苏打样品,来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取样品9.3 g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与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求:(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90.3%   (2)22.5%

题目分析: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关系图可知,当加入25.1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1)根据题意,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由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中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再根据“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100%”的公式,计算即可。

解: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84             58.5  44  

x               y    4.4g 

84:44=x:4.4g

解得x="8.4g"

则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100%=90.3%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中溶质氯化钠是由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两部分所构成;因此计算溶质质量时需要计算出原有氯化钠及后来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利用质量守恒求出溶液质量,最后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利用上面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58.5:44= y:4.4g

解得y=5.85g

由于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9.3g-8.4g=0.9g,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0.9g+5.85g=6.75g;

反应后的溶液质量=9.3g+25.1g-4.4g=30g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2.5%

答:(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0.3% ;(2)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2.5% 。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图像找出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相关的化学反应,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对于反应后的溶质的计算要注意其组成来自于原混合物和反应生成的两部分。

问答题

下面为某县级市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请指出其规划文本的格式与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某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现状条件分析
一、概况
本开发区位于南方地区某城市东北部,距中心区3.4km,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基地用地现状分析
基地地势较为平坦,南部有部分洼地,用地面积为174.2bm2。规划区内现状建设用地不多,主要集中于北部,以公共设施用地为主,其他以荒地、耕地等农村未建设用地为主。
第二章 规划布局
一、总体构思
由于该基地条件较好,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因此本规划将该基地划为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成城市未来的中心区,包括行政办公中心、商业贸易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同时带有居住、游憩等功能。
二,用地布局
规划形成六个街区,三大功能中心(包括商业贸易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三个居住片区(包括5个居住组团)
第三章 道路交通规划(略)
第四章 绿地系统规划(略)
第五章,规划控制指标
—、控制指标体系
地块控制指标体系分为两类: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1.控制性指标
控制性指标为强制性指标,是指在规划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的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2.指导性指标
主要是为下一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进行单体建筑设计时提供参考,目的在于丰富城市景观,使城市发展具有协调统一性。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对居住人口即住宅用地地块内总的居住人口数、建筑形式、建筑限高、建筑色彩、机动车出入口、配建车位数,提出了指导性指标。
3.主要的技术指标
规划区总用地174.2hm2,其中居住用地86.84hm2,公共设施用地21.84hm2,道路用地 1.25hm2,绿地0.33hm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02hm2,规划区居住总人口25.33万人。总开发建筑量370万m2左右,其中住宅340万m2左右。
……
第九章 市政工程规划(略)
附 录 名词解释与技术规定(略)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