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加工。

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Q梦寐以求的那种圆,是绝活儿。大家都叫郑能“神线”。

“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的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

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己的企业。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破产了。

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强开工,工资也不高。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

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

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似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低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

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

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不如去我管的那个市场去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

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

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车要他看管。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

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晚,买菜的人熙熙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

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

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

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有二百多块呢!”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那么多?!”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

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

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你嘛,才叫真正的神线。我——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

说这话时,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

小题1: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请简要加以概括。(4分)

小题2:小说第二段(“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大家都叫郑能‘神线’”)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4分)

小题4: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他为什么而悲哀?试作探究。(4分)

答案

小题1:由“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可知其热爱自己的工作(事业心强);由“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可知其能安守清苦的生活(知足常乐);由“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可知其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小题2:引出下面“神线”下岗,空怀绝技而生活困顿的内容(1分)。为下面写郑能把“那条绳子”称作“神线”作铺垫(1分)。

小题3:鄙夷,带着点施舍的味道(2分);自怜自哀,内心充满悲苦(2分)。

小题4:为命运的捉弄而悲哀;为自己身怀绝活却再无用武之处而悲哀;为未来生活担忧引发的悲哀。(评分标准:一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小说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本文还有一些比较明确的概括人物性格的语句,使我们回答本题的难度稍微降低一些。“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己的企业”,“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说明对工作的热爱与珍惜;“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说明他安于清贫、知足常乐;“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说明他勤劳刻苦,能够吃苦耐劳。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情节安排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故事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情节设计精当会使小说更为精彩,增强小说的可读性。此题考查的是小说开头对主人公称“神线”这一绰号在文中的作用,作者开头对主人公的介绍,表明他身怀绝技,这为下文他的下岗埋下伏笔,使得故事情节变得曲折,同时又为作者在下文对“神线”赋予新的意义——能够神奇地挣钱的绳子——作了铺垫。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画线句说包含的内心情感,要解读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懂句子的含意,画线句内容相似,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背景下说出来,其含意和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前者郑能的妻舅对下岗以后没有出路的他说出这样的话明显带着揶揄和施舍;而后者从身怀绝技却只能依靠亲戚的怜悯而生存的沈能口中说出这样的话,这带着一种无奈与自嘲。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旨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内容为文章末尾对沈能的神态描写: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作者是故意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使得小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身怀绝技技术工人也面临下岗再就业的困境,最后只能依靠亲戚的帮助才能谋生,包含多方面的含意,如世道无常,如怀才不遇,如命运弄人,如居安思危,身怀绝技都能下个,眼前的仅凭一条绳子就能挣钱的好日子又能过多久呢,等等等等。这是一道开发性试题,但必须围绕小说人物、故事所能表现的主旨来回答。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 

买一个奇迹

  小女孩走进自己的房间,从衣橱里取出存钱罐,打开盖子,把钱倒在地上,认真地数了起来。为了准确无误,她数了三遍。

  她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回存钱罐,合上盖子,带着它悄悄地从后门离开了家。 她走过六个街区,来到一家招牌很显眼的雷克斯奥尔药店。

  她耐心地等待药剂师接待 自己。但药剂师正忙着与旁边的一个人交谈。这位衣着考究的男士是药剂师的哥哥,几个小时前刚从芝加哥赶来看望弟弟。

  小女孩动了动脚,好让鞋子发出声音。见药剂师无动于衷,她又使出最大力气清了清嗓子。依然没有效果。最后,她从储蓄罐中取出25美分,把它放在了柜台上。

  “你想要点什么?”药剂师的语气似乎有些不耐烦。

  “我想跟你谈谈我的弟弟,”小女孩以同样的语气答道,“他现在病得非常、非常厉害。我想买一个奇迹。”

  “对不起,你说什么?”药剂师问道。

  “他叫安德烈斯。他的脑子里长了一个不好的东西,我爸爸说只有一个奇迹才能救他。你告诉我,一个奇迹要多少钱?”

  “小姑娘,我们这里不卖奇迹。很遗憾,我确实帮不了你。”药剂师的语气缓和了下来。

  “我这里有钱,”小姑娘说,“如果不够,我会再想办法。你只要告诉我卖多少钱就好。”

  这时药剂师的哥哥加入了对话,他问这位小女孩:“你弟弟要哪种奇迹?”

  “我不知道,”小女孩睁大了眼睛,“我只知道他病得非常非常厉害,妈妈说需要立刻动手术,但爸爸没有钱。所以我想用自己的钱。”

  “你有多少钱?”这位来自芝加哥的男士问。

  “1美元11美分,”小姑娘用刚刚能听见的声音回答,“这是我所有的钱,但如果需要,我可以再想办法。”

  “哦,正好,”这个人笑着说,“针对小朋友的奇迹价钱恰好是1美元11美分。”他一手拿起钱,一手拉起小姑娘的小手说:“带我去你住的地方。我要见一见你的弟弟和父母,再看看我有没有你要的奇迹。”

  这位穿深色西装、戴红色领带的人就是神经外科专家卡尔顿。阿姆斯特朗医生。安德烈斯的手术完全免费,他在芝加哥住院期间也没有被收取任何费用。

  爸爸和妈妈说起整个事情的经过时都感到非常幸运。妈妈说,能做这个手术是一个真正的奇迹,这一定要花很多钱。

  听到这里,小女孩笑了。家里只有她知道这个奇迹的真正价格——1美元11美分,再加上一个小姑娘的坚定信念。(摘自2012年第4期《 智慧》,有改动)

1.请写出标题中“奇迹”的两层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乘法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衣着考究的男士是药剂师的哥哥”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怎样刻画小女孩这一形象的?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此文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