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自计算机()、软件故障和人为的因素。
A.病毒
B.硬件故障
C.系统错误
D.外部设备故障
参考答案:B
男性,60岁。因胸疼6小时,查心电图ST段V1~V6抬高5mm而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住院。住院后第3天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查体:脉率120次/分,血压85/60mmHg,双肺大量水泡音,心界向左轻度扩大,心率120次/分,节律规整,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未及。
发病的病因是()
A.二尖瓣狭窄
B.心肌病
C.心律失常
D.先心病
E.感染性心内膜炎
F.心肌炎
G.心包炎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问题:
(1)回答材料二"科学探究"中的问题1和问题2。
(2)完成"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