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计算:

兴塘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反应前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为7克,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8克.则:

(1)反应能制得氧气质量为     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1)1.92g  (2)70%

题目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7g-5.08g=1.92g

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成比例,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乘积之比,所以可以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求需要氯酸钾的质量,即可求出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解题过程:设、写、标、列、解、答。

设生成1.92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1.92g

根据:245/x=96/1.92g

解得:x=4.9g;

所以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4.9g/7g×100%=70%;

问答题

认真阅读下列素材,并根据广播新闻的写作要求,完成下列小题写作任务。

灾难中的温情——一名中学教师的“7·5”记忆


赵敏东,33岁的上海南汇中学教师。今年7月5日晚,他和妻子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众多的维吾尔族群众像传递接力棒一样,一个接一个,帮助他们脱离了险境。
7月2日,赵敏东和同事们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护送300多名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学生回新疆过暑假。安顿了学生之后,7月5日,他和前一天刚到的妻子准备去乌鲁木齐的大巴扎看看。晚上8点,赵敏东和妻子坐上一辆出租车。当出租车行驶到团结路时,前方突然出现了打砸的人群,司机准备调头离开,可是一群拿着木棍的人已经把车围了起来。司机冲赵敏东夫妇喊:“千万别动,立刻把车窗摇上!”可这时已经晚了。
紧接着,这群人开始用砖块和棍棒猛砸出租车,又把赵敏东夫妇从车上拽下来打。司机来劝,也被两三个人围起来痛打。
整条马路上,到处是被砸的车辆,到处是哭喊的人群。
赵敏东的衣服被撕烂,身上流着血,他和妻子抱着头倒在马路中间。这时,一名维吾尔族妇女突然跑过来,拉起赵敏东和他妻子就跑,赵敏东和他妻子全身无力,跑到路边后急忙蜷缩在一个角落里。
在路边,几个维吾尔族居民用关切的眼神看着他们。要想脱离险境就必须求助当地群众,可是他们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别人也听不懂他们说的话。情急之下,赵敏东掏出手机,给已经回到新疆阿克苏的维吾尔族学生打了电话。
通过学生在电话那头的翻译,一对年轻的维吾尔族小夫妻才知道,眼前的这位伤者是送学生回新疆的上海教师。他们没有多说什么,带着赵敏东夫妻和另外两名汉族妇女往自己家跑。赵敏东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台阶,最后来到这对年轻夫妻在六楼的家。
接下来,在当地有关方面协助下,赵敏东和妻子离开了这户普通人家,被送到医院。
赵敏东对那天的经历和自己的伤势一直“轻描淡写”,却反反复复说着那天他得到的帮助。他似乎不太想让人们知道他那天的可怕经历,而只想让人们记住那场灾难中的温情。
“后来,我接到了许多新疆学生打来的问候电话。”赵敏东说,“这时,我就把我的经历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们,那天从司机到带我跑的妇女,再到给我指路的居民,给我当翻译的学生,以及那对年轻的小夫妻,他们都是维吾尔族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记者昨天在南汇中学采访了赵敏东老师,言谈中,赵老师仍对新疆的山山水水充满向往。他说:“我答应我的学生们,明年7月初还会送他们回新疆过暑假。那时,我还要到新疆的阿勒泰、喀纳斯看看。”

改写上述稿件的导语。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