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概括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看法二:见漫画

经济全球化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3)你赞同哪种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美洲开始沦为欧洲的殖民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产(或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人类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2)现象: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或:交通、通讯的发展)。

(3)看法一:经济全球化(或“地球村”的出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理由:如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看法二: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加速了其资本的扩张,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理由: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或具有资本技术优势,控制着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往往是获利者;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