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骨髓瘤好发于下列哪些部位()

A.肱骨

B.脊椎

C.肋骨

D.骨盆

E.胸骨

答案

参考答案:B, C, D, E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依然是日月轮回昼夜更替,依然是春夏秋冬季节变换。而今,望着圣诞老人在雪花飘飞中渐去的背影,心情不由得激动。耳边似乎响起了一阵悠远的钟鸣,和着远古夸父追日的急迫足音,从亘古的时光之塔上传来。握着须发飘白的时间老人的手,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②时光河道永远流淌,时光大门永远开启。悠悠远古,漫漫未来,绵远无尽如恒河沙,似天上星,站在21世纪的门槛,驻足二千年的道口,一种抚今思昔,放眼未来的哲人情怀如钱塘江潮卷涌而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满了天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合著黄金铸子昂”的初唐俊才,为何独怆然而涕下呢?是泣黄金台上的燕昭王?抑或泣横槊赋诗的那一声长叹?泛舟赤壁之下,望着滚滚江流的苏学士那“人生如梦、早生华发”的吟哦,抒发的是怎样的幽情呢?就连英雄岳飞,不也有“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扼腕长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吗?

③个体的些微抒怀汇成了整体的反省,融入了千年的钟声。千年的钟声幽远而凝重。

④这千年的钟声,从山顶洞人熊熊的火焰上飘过来,在特洛伊古城上空掠过,伴着古丝绸之路的驼铃的轻响,于雅典娜女神含笑的嘴角闪过,在炮火轰鸣的战场上震颤,在蘑菇云的升腾中战栗,在千年的古钟声中兵马俑斑驳的甲胄上凝结了古战场弥漫的风尘,古代武士那冷凝的目光注视了千年,千年的烽烟染黑了珠穆朗玛的积雪。

⑤古老的历史已经过去,成了人们手上把玩的文物,但历史不会因为过去就湮没在现实生活之中,历史的血脉繁衍至今。曾经的文明唤起我们关于美好的回忆,文明中的失落又如楼兰古国的妙龄女尸,风干了人们渴望中的美好。如今,在一切都可能变为现实的世界,幻化出的不单是美丽的彩虹,烟雾迷蒙的天空有时也迷茫了人本应亮丽的视野。

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古人的友情抚慰,现代文明把这种抚慰变为举手之劳。茹毛饮血的远祖群落生生不息,创造传承着文明,文明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沿革。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地球的亿万子民,使这个伊甸乐园顿显局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茫古朴、自然谐和已遥不可及。绿绿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成为现代人苦苦追寻的世外桃源。鸟儿鸣叫朗朗晴空,鱼儿盼望洌洌水域,流行歌曲高唱最爱,睡梦中呼唤着真我。所有这些,新的千年,上帝会赐予我们吗?

⑦聆听千年的钟声,耳畔响起一句大气雄浑的词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愿那口古老的钟,在千年交替交际,撞出一曲新的乐章,去迎接那一轮灿烂的朝阳。

(摘自张修刚《聆听千年的钟声》)

1.作者在第二段谈到了“个体的些微抒怀”的几个例子,请分析他们所抒发的是关于哪方面的感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1)千年的烽烟染黑了珠穆朗玛的积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行歌曲高唱最爱,睡梦中呼唤着真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认为人类应该在哪些方面作“整体的反省”?(4分)

(2)文章中反复提到的“钟声”有什么含义,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文章从新年即将到来写起,自然引出聆听“钟声”的遐想,随着钟声的悠扬渐远,作者的思绪也由近及远,由现在到古代,衔接十分自然。

B.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极有苍凉之感,表现出一种抚今思昔,放眼未来的哲人情怀,充满了时光易逝,而功业未成的痛苦、悲愤。

C.随着新年钟声的不断敲响,作者联想起古今中外的种种有关时间与战争的历史事件,虽没有直抒胸臆,却能够使读音感受到作者对战争厌恶,对和平的热爱。

D.作者借助《敕勒歌》中的诗句,表达了对古代苍茫古朴、自然谐和生活的赞美,隐含着对当今社会一味发展所谓的现代文明而忽视了保护环境的做法的批判。E.本文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顾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构思严谨,语言华美,特别是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更为文章增添了气势。结尾沉郁含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一)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盛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故乡》)

(二)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的叔叔于勒》)

小题1:两篇课文的相关语段对中年闰土和于勒都进行了外貌描写,这些外貌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生活状况?在这些外貌描写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省略号往往包含丰富的内容,请分析两段划线句的省略号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说话状况和精神状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