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10分)读下面两图(图13、14),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3中A为(       )平原。(1分)

(2)比较图13、14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2分)

(3)图13中A平原的河流和图14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分析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原因。(4分)

(4)简述治理图14中河段洪涝灾害应采取的措施。(3分)

答案

(1)华北平原

(2)气温:图13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图14冬暖夏热,气温年较差小。全年平均气温高.

降水:图13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春旱.降水总量少.图14降水季节变化小.多梅雨和伏旱,降水总量大。

(3)自然: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导致河流水位急刷上涨;季风气候不稳定,有的年份降水偏多,加剧洪涝.

地形:都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易发生洪灾.  

水文:圈13中的河流支流众多,同时进入干流,导致河流水位急剧上涨.图14中的河流为公支流多,而且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由于中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易淤积,导致水流不畅.

图13中的河流无良好的入海河道;图14中的河流中下游无良好的蓄洪滑洪场所。

人为:破坏植被(……)   围湖造田

(4) 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退田还湖:裁弯取直,疏通河道:加固堤防:修建水库、大坝。建立预警机制;加强洪泛区的管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比较。

(1)根据A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河流特征,判断A位于华北平原。

(2)图13为温带季风气候,图14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的气候差异主要从气温、降水特征分析。

(3)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特征;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

(4)洪涝灾害的治理从气象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判断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