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在下列四种状态时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A.正反应速率:v(A)=2mol•L-1•s-1

逆反应速率:v(C)=2mol•L-1•s-1

B.正反应速率:v(A)=2mol•L-1•s-1

逆反应速率:v(B)=1.5mol•L-1•s-1

C.正反应速率:v(A)=2mol•L-1•s-1

逆反应速率:v(B)=2mol•L-1•s-1

D.正反应速率:v(A)=1mol•L-1•s-1

逆反应速率:v(C)=1.5mol•L-1•s-1

答案

当用不同物质表示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时,当它们的比值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计量数之比时,就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达到了好像平衡状态.

A.正反应速率v(A):逆反应速率v(C)=2mol•L-1•s-1:2mol•L-1•s-1=1:1,而其计量数之比为2:3,两个比值不相等,即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正反应速率v(A):逆反应速率v(B)=2mol•L-1•s-1:1.5mol•L-1•s-1=4:3,而其计量数之比为2:1,两个比值不相等,即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正反应速率v(A):逆反应速率v(B)=2mol•L-1•s-1:2mol•L-1•s-1=1:1,而其计量数之比为2:1,两个比值不相等,即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正反应速率v(A):逆反应速率v(C)=1mol•L-1•s-1:1.5mol•L-1•s-1=2:3,而其计量数之比为2:3,两个比值相等,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

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1:2,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材料二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正税附加
经济恢复时期3806.50494.54443.8850.66合计13.00其中:正税11.70
“一五”时期8017.80933 21847.4585.7611.6010.60
“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
1963~1965年5004.50373.02333.4240.607.506.7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 * *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3月5日)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