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完形填空

第二节根据对话内容,从对话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Y="Yang" Li       D= Diarmuid

Y: Hi, Diarmuid. Nice to see you again.

D: Hi, you know, Li, it was so nice to meet your friends last night.

Y: Oh,      61     

D: Yeah, they’re really cool. I’ve “ friended ” them already.

Y: You’ve friended….      62    

D:   63    But I also friended them. Do you like social networking?

Y: Eh? Not sure.    64    

D: Well Li, I’m sure you know about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like Facebook, Bebo and Qzone?

Y: Oh,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D:     65    you can say you add them, or simply friend them.

A.Do you like my friends?

B.you like meeting them?

C.But I know what you mean.

D.When you add someone to your friends list.E. When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somebody.

F. You mean you’ve become friends with them?

G. Well yes, we’ve become friends.

答案

61—65 BFGC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成就较高,在整个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的一部分,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 * * 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

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为“诗”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诗经”到“楚辞”再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现代的自由诗,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无论何时,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传统中,人们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而诗词更重意境,因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它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凡有人烟处,皆有诗歌:喝酒、行酒令,说的是诗;奏乐、起舞处,唱的是诗;挥刀、舞剑时,吟的是诗。如果说,艺术的发展总是以“人生”做基础,总是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导生活的,那么诗歌便指导着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我们追求诗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诗里的人生哲理,不论是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都能从诗词中领悟生命、从诗词里关照人生。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与西方语系相比,汉语的精炼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汉语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也会因声调不同而带来不同的色彩。更何况诗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诗歌具有音韵美,和谐美。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但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诗词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

古代中国,无论是自发的艺术创作,还是自觉的艺术理论,都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这使中国文化长于实践理性而短于思辩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传统的火药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备理论科学的特征。在雕塑、绘画、书法、小说,甚至园林艺术方面,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开始就不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于是,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小说或书法,总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美学效果,都达到了一种“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而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戏曲文化和园林艺术上,总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现了一种“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实为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

小题1:作者说“中 * * 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结合全文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在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主导着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

B.诗歌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他指导着人们追求艺术的理想境界,感悟艺术里的人生哲理。

C.诗词有利于中国文化情感的表述和艺术的展现,中国人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

D.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实现了诗歌的审美理想,而西方文化却是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小题2: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现了中国的诗性文化之特征。

B.“诗性文化”是指中国以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

C.中国文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不是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而是着重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

D.西方语系不具有汉语那种精炼美妙的特点,因而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受诗歌的影响颇深,中国人连挥刀、舞剑时,吟的也是诗。

B.在古代中国,火药并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这反映了国人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学的特点。

C.在戏曲文化和园林艺术上,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现了一种“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

D.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但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