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面题目(1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略无处(       )           (2)沿阻绝(        )

(3)王命急宣(        )        (4)飞其间(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根据选文内容理解填空。(4分)

“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_________,以“荣”字状___________,以“峻”字状____________,以“茂”字状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1)通“缺”,中断(2)逆流而上(3)有时(4)冲刷

小题1:(1)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小题1:水 树 山 草

小题1: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气氛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顺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集团之间妥协的表现有哪些。分析美国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