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勤劳的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美丽的滨江路上.若这段公路全长2km,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洒水车驶过这段公路需要多少时间?

(2)若洒水车水箱容积为8 m3,装满水后水深1.5m,则洒水车水箱受到水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答案

(1)t=s/v="2/8=0.25h=15min      " (3分)

(2)P=ρgh=1×103×10×1.5=1.5×104Pa    (3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 * * 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 * * 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判断题